小常識
03.30
2023
長期吃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傳有致癌風險? 2週內未見效須注意

轉載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864/4829  (作者 / 蔡馨慧、林香汶 · 出處 / Web only)

蔣小姐的媽媽長期有消化性潰瘍的問題,通常都是她到藥局替母親買抑制胃酸分泌的胃藥。有一天,蔣小姐在網路上看到某種名稱抝口的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可能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很擔心在藥局替媽媽買的胃藥是否就是這一種,而它是不是真的有致癌危險?

 

蔣小姐看到的資訊,指的是「質子幫浦抑制劑」,又稱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英文簡稱PPI),對胃酸具有強效抑制作用,是腸胃科醫師常開、且相對較強效的一類胃藥。除了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更在胃食道逆流和幽門桿菌感染的治療扮演著重要角色。

 

屬於質子幫浦抑制劑的胃藥,常見的有Dexlansoprazole(得喜胃通®)、Esomeprazole(譬如耐適恩®)、Lansoprazole(譬如泰克胃通®)、Pantoprazole (譬如必胃康®)、Rabeprazole(百 抑潰®)等,過去含有上述成分的藥物都需要醫師處方,現在已可在藥局買到小劑量的Pantoprazole,不需要醫師處方,屬於需要醫師或藥師指導的「指示用藥」。

 


 

質子幫浦抑制劑有哪些副作用?

 

一般而言,短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很輕微,譬如頭痛、皮疹、頭暈或嘔吐、腹痛、脹氣、便秘和腹瀉等腸胃道的症狀。

 

近年來,因為質子幫浦抑制劑的使用量愈來愈多,有關長期使用可能發生的嚴重、罕見副作用的研究慢慢被報導出來;如可能會增加腎臟疾病、失智、骨質疏鬆甚至是胃癌的風險。但這些研究多是屬於流行病學的觀察性(即相關性)研究,雖然統計上有相關性,但尚不足以證明其確實的因果關係。或許曾經造成話題、引起討論,但因為仍缺乏大型且因果關係比較明確的臨床研究證實,所以目前這些副作用並不是臨床上決定用藥與否的主要考量因素。

 

某些研究顯示:質子幫浦抑制劑和胃癌可能有關

 

以蔣小姐的擔憂為例,質子幫浦抑制劑到底會不會增加胃癌風險呢?最早是透過一些觀察性研究的結果發現:質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和胃癌的發生有關;但是因為這些研究大多有些設計上的缺失,所以難以確定其真正的因果關係。譬如有報告指出美國食 品藥物管理局(FDA)曾經利用長達17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長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和胃癌的發生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但是這樣的報告最終結論也僅能做為未來研究的重要線索的參考。

 

質子幫浦抑制劑安全嗎?建議避免長期使用

 

目前在臨床上,質子幫浦抑制劑仍然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主流藥物,經醫師診斷後在符合適應症及建議期程(指duration,譬如近4個月內有胃鏡或相關報告,且診斷為消化性潰瘍者即可開立最長以4個月為限的PPI)的情況下使用,無須過度擔心副作用的問題。但是建議從最低的有效劑量開始,並避免不必要的長期使用。

 

2週內未見效,宜停用就醫

 

如果是自行在藥局購買指示藥服用,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狀況未獲得改善(依照仿單建議用量服用,多數人連用7天內症狀會消除,但若持續使用2週後仍沒有改善),建議還是應該就醫確認病因,避免過度使用而增加副作用產生的風險。誠如美國腸胃科醫學會的建議:停用質子幫浦抑制劑的原因,應該是因為不需要使用,而不是因為它的副作用。

 

胃藥分3種:中和、抑制胃酸和黏膜保護

 

胃藥依作用的不同,主要分為3大類:中和胃酸(如制酸劑);抑制胃酸分泌(如質子幫浦抑制劑、組織胺受體阻斷劑);以及胃黏膜保護劑

 

抑制胃酸分泌的胃藥中,除了質子幫浦抑制劑,還有藥效沒有那麼強的組織胺受體阻斷劑;組織胺受體阻斷劑胃藥,藥局也可以買得到,且種類更多,雖然3年前36種品項屬於組織胺受體阻斷劑的胃藥被驗出含有2A級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在台灣被停用下架,但還有其他不含NDMA的組織胺受體阻斷劑可以在藥局買得到。

 


 

 

藥師小叮嚀:

 

1.質子幫浦抑制劑是相對強效的胃酸抑制劑,常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和幽門桿菌感染;除了可透過醫師處方取得,針對適當的症狀,低劑量也可在藥師指示下在藥局買到。

2.質子幫浦抑制劑算是安全的藥物,短期使用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很輕微;雖有報告指出可能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的機率,但目前研究結果尚無定論。

3.在正確的使用下(依其適應症及建議時程),質子幫浦抑制劑的使用效益仍然是高過副作用的風險;如果有使用上的疑慮,建議可以主動和醫師或藥師討論確認使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