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識
01.11
2023
要消炎藥膏,不要類固醇 「美國仙丹」類固醇有那麼可怕嗎?

轉載自: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813 ( 作者 / 聶幼安 、林香汶 · 出處 / Web only)

「藥師,請問有消炎藥膏嗎?我的小孩在學校跟同學玩,結果脖子有好幾道紅色抓痕,但傷口不深。」「藥師,我不要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喔!」這類提問經常出現在藥局的對話中。許多民眾聞類固醇色變,類固醇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用其利而避其害?

 

消費者上門買消炎藥,總會要求不含類固醇,藥師若詢問消費者:「為何會特別要求不含類固醇的藥膏呢?」總會到這樣的答案:「因為聽說類固醇對人體不好!」

「美國仙丹」類固醇是什麼?如何小心、適當地使用?

其實類固醇普遍存在於動、植物及真菌中,是人體正常會分泌的物質,也是身體所需的其中一種荷爾蒙。腎臟每天都會分泌類固醇,並且由人體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及腎上腺皮質共同控制分泌的量,一般在早上睡醒時濃度最高,然後逐漸降低,到了晚上12點達到最低點。類固醇會以激素、膽固醇……等型態在體內,伴隨應付一天當中所遇到意外的傷害、壓力(包括:發炎、過敏反應……等)。

基於類固醇的藥理特性,若於運動前使用類固醇,會提升選手競賽時的爆發力;但長期服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也影響比賽的公平性,因此類固醇類藥物被列為運動員的禁藥。

另有一些不肖商人,將類固醇藥物大量地摻入中藥,製成藥丸,或將藥材浸潤於類固醇藥物中,再高價販售給不知情的民眾,導致使用者臨床治療效果於短期內神奇地改善,但長期使用後或停藥,卻造成身體機能的傷害。

這些種種負面報導,不禁讓人「聞類固醇而色變」,進而排斥使用類固醇。然而有些人因為病情需求,經專業醫師診查後,處方需要使用類固醇藥品,若因為擔憂而未按照醫囑使用,反而影響病情的控制。

其實,有些時候使用類固醇是利多於弊的,依照療程評估其效果與副作用,並予以適當劑量的調整,就能安心使用。

誰需要使用類固醇?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類固醇藥物,包括:口服、眼用、外用、注射、鼻腔或經口吸入等等劑型的藥品,可用於多種疾病或症狀的治療。若是症狀治療只需短期或局部使用,(如:外傷藥膏、眼藥水、止癢藥膏……等),較溫和的類固醇藥膏是「指示藥」,可以從社區藥局購買;強效的類固醇藥膏屬於「處方藥」,需要醫師診治後開處方才能取得使用。有些需要強效抗發炎藥物的疾病,是需要終生服用,並且作用於全身性的類固醇(常見的是口服劑型),包括: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器官移植……等。

類固醇的副作用有哪些?

「長期、高劑量」地使用類固醇藥物(口服或注射),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包括:血糖、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指數上升、鈣質吸收被抑制、消化道潰瘍風險增加、體液滯留、情緒不穩定、女性經期紊亂、男性生殖功能下降,以及因為體內脂肪分布異常,導致服用者有「月亮臉」、「水牛肩」的外觀型態;然而,這些副作用可依病情改善,醫師評估漸進式調整,減少劑量直至完全停藥後改善。

而外用類固醇藥膏經皮吸收,並不會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但長期不適當地使用,可能使得皮膚變薄或萎縮;正確適量地使用,則能將副作用降到最低。

藥師小叮嚀:

1.一般單純外傷所使用的藥膏選擇含有抗生素成分的即可。

2.類固醇藥物沒有那麼可怕,外用類固醇藥膏因為有消炎、止癢的功效,對於部分過敏反應(如:眼睛癢、皮膚搔癢)有很顯著的效果。一般社區藥局就能購買到的類固醇成分藥膏,屬於「指示藥」等級,經過專業醫師、藥師、與藥劑生的說明後,針對症狀予以短期適量地使用是安全無虞的。

3.患部盡量保持透氣,避免OK繃或紗布包裹,並不需要過度擔心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

4.若是經醫師看診後開立處方的中、強效的類固醇藥膏,是屬於「處方藥」等級,應適量使用(薄薄一層塗抹,不需厚敷),避免黏膜及臉部、眼睛……等皮膚較薄的部位。凡是醫師開立了口服類固醇藥物,則務必按照醫囑服用以控制疾病,「切忌自行任意停藥」。

5.「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沒有絕對安全的藥品,類固醇藥物的使用端看適量、適宜與否。有任何用藥問題時,別忘了可以向醫師、藥師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