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識
08.25
2025
生津解渴又能防疫!「雅舍酸梅湯」完整配方大公開,7食材+6步驟重現好滋味

轉載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6247?from=column&from=copyshare

天氣悶熱難耐,很容易腸胃脹氣不適,來碗酸梅湯,不僅能幫助消化、解油膩,還具有防疫效果。一起來復刻文學大師梁實秋的「雅舍酸梅湯」。

出伏的秋老虎,一樣酷暑難耐,在台灣可以喝青草茶來消暑退火,在北京則有不少人喜歡用酸梅湯來解暑消夏,即「文學大師」梁實秋在《雅舍談吃》提到的「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梁實秋出生於北京內務部街20號,是一位中外聞名的文學大師。其文風機智廣博、幽默風趣,作品多取材於個人生活經驗,如《雅舍小品》,是從平凡的日常瑣事中,以細膩的觀察和筆觸,挖掘不平凡的意味,被公認為現代文學典範。

「雅舍」是他在中日抗戰期間,為躲避戰火遷居四川重慶的北碚,與吳景超夫婦合資建了一棟房子的雅號,梁實秋老師以《雅舍小品》為名,在重慶出版的《星期評論》寫了10多篇的專欄文章。1949年,《雅舍小品》初版於重慶發行,陸續又出版3本續集,作品百餘篇,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台北完成的。

梁實秋老師很愛吃、能吃、敢吃,也很懂得吃。這跟他生在北平、長在北平,嚐遍南北珍饌及家常美味有關。他在80歲高齡時完成《雅舍談吃》,以食材為篇名,滋味縱橫南北、品味橫貫東西,而且用字雋永高雅、遣詞趣味通俗。像是話家常一樣,讀起來輕鬆有趣,但是字裡行間都是鄉愁與思念,是一部極富生命力的美食散文集。

復刻梁實秋「雅舍的酸梅湯」,7食材配方大公開
2023年應師大的「梁實秋故居」邀請舉辦「在雅舍談中醫藥養生之道」系列活動中,為了復刻並盡量貼近梁實秋老師所說的「味濃而釅」滋味,我們設計了「雅舍的酸梅湯」,配方如下:

1.烏梅1兩(37.5公克)
2.黑棗1兩(37.5公克)
3.山楂1.5兩(56.25公克)
4.甘草5片
5.紅荳蔻15粒
6.冰糖40公克(依個人喜好調整)
7.清水2公升+1公升


「烏梅」及「山楂」是整個酸梅湯的主角。

「烏梅」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實,低溫烘乾後悶至皺皮,色變黑時即成。其味酸、澀、性平,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能促進膽汁分泌,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山楂」則是習稱「北山楂」的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或習稱「南山楂」的野山楂(C. cuneata Sieb. et Zucc.)的成熟果實。其味酸、甘,性微溫,能促進消化與脂肪分解,並有收縮子宮、強心、抗心律不整、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血脂等作用。

「黑棗」也是這個配方的靈魂。除了上述的兩味主角,與坊間不同的是我們添加了「黑棗」。「黑棗」又稱烏棗,是棗(Ziziphus jujube Mill.)的成熟果實,在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經沸水燙過,再燻焙至棗皮發黑發亮,棗肉半熟,乾燥適度為止。黑棗味甘,性溫,除了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潤心肺外,也能提升酸梅湯的「純醪」程度,達到梁實秋老師所說的「味濃而釅」。

那可以用「紅棗」嗎?大棗依加工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其實來源是相同的。紅棗是由鮮棗先烘至皮軟再曬乾,具有補血養氣的作用,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而黑棗是大棗經沸水燙過,再燻焙至棗皮發黑發亮,乾燥即得,不過黑棗顏色深,使用起來有煙熏味,可以讓味道更加醇厚。

紅荳蔻也是這一次的「神來之筆」,但與其說神來之筆,還不如說是「法古持正」。原來在宮廷酸梅湯的配方中,就會用砂仁、荳蔻來增強化濕行氣、芳香健胃、行氣消脹的功效。但是擔心砂仁的氣味太過強烈,我改用一樣是薑科植物的紅荳蔻,來行使其行氣消脹的功能。紅荳蔻是大高良薑(Alpinia galanga(L.) Willd.)的果實,味辛,性溫,有燥濕散寒、溫胃、醒脾消食、行氣止痛等功效。最後再加上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除了可以調和諸藥外,也能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北平酸梅湯VS台版酸梅湯
這樣的配方,細看之下似乎與坊間的酸梅湯配方有所有不同,因為少了洛神花。台灣的酸梅湯幾乎都有添加洛神花。洛神花(Hibiscus sabdariffa Linn.)原產於熱帶西非、印度等地,約在1910年代,由日本殖民政府引進台灣,並先在台東等地試種,成為當時的新興經濟作物。

由於洛神花含有花青素、多酚類、類黃酮素、有機酸與維生素C等機能成分,可幫助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維持健康、養顏美容。此外,它也富含有機酸與天然果酸,具有酸澀生津、又能回甘的口感,能刺激食慾,並幫助消化,減輕油膩感。洛神花茶因性微寒、味酸,很適合在台灣悶熱的夏季,以冷泡或冰鎮來飲用,進而發展出很多與洛神花有關的飲品。

其實,台灣人喝酸梅湯是用來解油膩的,酸梅湯加上洛神花會更酸澀,更有油切感、去油膩的感覺更強。因此,台灣幾乎所有的酸梅湯都添加洛神花在其配方裡面。

但是復刻「雅舍的酸梅湯」,是要呼應梁實秋老師的美食記憶,甚至是鄉愁記憶,是不會有洛神花的。

如何煮出口味濃厚的酸梅湯?
建議比照傳統煎煮的方式,可以將烏梅、黑棗及山楂的精華完整萃取出來,達到「味濃而釅」的境界。